台灣中輟-中離生輔導實務與困境面面觀(上)--2016「青春不輟成果分享暨中離生政策研討會」會議紀實
台灣中輟-中離生輔導實務與困境面面觀(上)
2016「青春不輟成果分享暨中離生政策研討會」會議紀實
2016跨年前的最後一個工作日,台灣少年權益與福利促進聯盟(簡稱台少盟)與蘋果日報慈善基金會共同主辦、全國教師工會總聯合會協辦「青春不輟專案成果分享暨中離生政策研討會」,讓台北市NGO會館擠到水洩不通,因為超過100位的教師、輔導人員、社工、家長與相關政府職員從全台各地遠道而來,共同關心中輟學生的未來發展。主辦單位坦言,沒有料到連假前夕還有這麼多人願意以實際行動關心中輟學生,現場座無虛席,還得趕緊起出備用塑膠椅給後到賓客。
蘋果日報慈善基金會董事蔡松棋表示,台少盟與蘋果日報慈善基金會從2004年起合作長達12年的「青春不輟專案」,在政府資源難以企及之處共補助了110個民間團體,目的是支持兼具開創性與在地性的特色輔導方案,在全台各地服務經濟弱勢、家庭破裂而學業中輟的兒童與青少年。
▲來自全台各縣市的教師、輔導人員、社工、家長與相關政府職員
台少盟理事長李建清說,透過「青春不輟」專案發現,若孩子離開學校的過程中沒有經過適當的轉介或轉銜,就不容易進到台少盟的「逆風少年大步走」計畫,或是青輔會過去的「少年 ON LIGHT」計畫,以及勞動部的職涯準備計畫等,這些試探職業或職涯發展的計畫,由此可見過去對中離生的輔導與轉銜機制還很不足,甚至是斷裂的。李建清表示,近年來政府推動十二年國教政策,中輟問題向上延燒至高中職,這場研討會總結民間「青春不輟」專案工作經驗,為的就是瞭解現行中輟輔導制度的銜接落差,資源配置不足或未到位之處,提供給相關政府主管機關參考,為下一階段的中輟-中離生輔導政策與資源挹注找到方向。
▲台少盟理事長李建清 |
▲蘋果日報慈善基金會董事蔡松棋 |
下表:2004-2016年蘋果日報慈善基金會「青春不輟」專案補助概況
資料來源:台少盟整理
中輟-中離問題的規模、中介教育資源與制度銜接的落差
▲台少盟秘書長葉大華
台少盟秘書長葉大華表示,國中與小學中輟人數減少的兩大原因,其一是少子化趨勢,其二是配合十二年國教政策的推動,大部分學校都輔導學生不要在國中階段就輟學,此外還有中介教育、體制外學校、在家自學、中輟學園等制度,但到了高中職就沒有這些措施了,因此需要特別聚焦探討高中職中離生。
葉大華說,目前的中介教育資源每年約可服務2千多人,服務量能僅佔整體中輟生人數4千多人的一半,表示有一半的中輟生幾乎沒有任何資源服務;高中職中離生人數每年更高達2萬5千人,比國中小的中輟生人數高出5倍以上,這在《兒童權利公約》國家報告中已有清楚的統計資料。
上圖:104 學年度全國國民義務教育中輟人數統計
資料來源:教育部「全國國民中小學中輟生通報及復學系統」
葉大華說,目前政府每年花在輔導中輟-中離生的中介教育經費只有2億多元,還不到教育部整年度經費的千分之一,這2億多元大部分用在學校體系內的中途學校、慈輝班或資源班,然而,進到社區的經費偏低又不補助人事費,像是與民間團體合辦的「合作式中途班」,就只有鐘點費,遂難以支持長期穩定的專業輔導人力,但社區個案都要仰賴NGO的輔導與追蹤,因此「青春不輟」專案特別著重補助NGO的人事費,助其深化各具特色的社區服務手法。
葉大華說,從教育部統計資料來看,有6到7成的中離生既未就學也未就業,雖然國教署從100年起就有做中離生通報,但只有通報卻未建立輔導資源的轉銜機制,很多學校的想像都是如何讓學生盡快回到學校,卻沒想到學生正是缺乏興趣才會離開學校,因此面對中離生問題應該建立多元輔導機制,依《兒童及少年福利與權益保障法》規定,由教育與勞政結合社政機關,連結民間資源,提供就業輔導的措施資源。
除此之外,葉大華說,對特別弱勢的兒少例如經濟弱勢、家庭解組乃至進入少輔院接受感化教育的少年,更需要優先投注資源扶助,並且努力打破社會對他們的刻版印象。
高中職中離生職涯需求被政府忽略,學校與社福單位銜接有落差
▲宜蘭縣得安家庭關懷協會游美貞主任
宜蘭縣得安家庭關懷協會的游美貞主任說,經濟弱勢、隔代教養、單親家庭、情緒與人際關係有困難等原因,導致青少年學業落後、提高中輟機會,因此協會透過冒險體驗輔導模式幫助孩子提升專注力、合作力、觀察力和慈悲心,作為更上層教育的最基礎,其後再透過追蹤輔導,包括職能培訓、實驗性企業參訪、職涯探索,並創辦咖啡廳,協助孩子依其特質做不同工作,供學業中輟-中離青少年尋找安身立命之道。游美貞說,這本來應該是勞動部的工作,卻推給教育部和就業服務站,但教育部只負責國中小,導致高中職中離生的職涯需求被忽略;此外受限於個資法保密原則,導致無法服務到有這類需求的青少年。游美貞說,希望每個孩子都能被帶上來,有自我認同的幸福,不要只有錢和權的教育價值,政府機關應增加更多作為。
現在不積極投資中輟服務、彌補資源落差,未來將付出更高社會成本
▲前新竹向陽學園主任林淑卿
前新竹向陽學園主任林淑卿說,所服務的學員多是三級個案,包括有毒品經驗、進過監獄的青少年,學生恐嚇老師很常見,需要學習管理和疏導負向情緒,他有原本吸毒進過監獄的學生,經過長期鼓勵和輔導,考上了新竹高商和大學。林淑卿說,學員的問題狀況平均降低43%,出席率更高達85%,輔導成效相當顯著,但是中輟資源分配不均,政府經費只給中輟生只有2億元,其中8成給中途學校,剩下2成才給中輟學園,儘管到處奔波找企業資助,但企業一聽到學員有吸毒就打退堂鼓,他呼籲政府和企業應瞭解,若現在不投資中輟服務,以後會付出更高的社會成本,「新竹有8-9個幫派,搶人速度之快讓你難以想像,當你等2-3年才處理,那些青少年已經變成幫派中的菁英幹部了,甚至回頭去招攬其他青少年了。在青少年最需要建立自我認同的階段,就要立刻介入中介教育,跟幫派搶人。」林淑卿說,依現行中輟定義尚有許多無法估計到的黑數,此外在高中職的部分欠缺法源銜接中輟學園,故在表面績效掛帥,中輟服務資源總量不足與分配不均、制度銜接落差之下,難以進一步開展中輟-中離服務。
整合資源建立關懷網絡,讓危機青少年生涯發展減少後顧之憂
▲邊緣青少年服務中心胡麗華社工
天主教會新竹教區邊緣青少年服務中心胡麗華社工說,所服務的對象是大新竹地區的遊蕩街頭少年,涉及學業中輟、暴力、藥癮、司法事件少年,特別是從安置機構或感化教育出來的少年,可能沒有地方可以回去,或有家歸不得,邊青中心提供一個安全的、有家的感覺的地方,讓他們能夠聚會,也希望提供無限的時間建立關懷網,陪伴孩子在原生環境中學會與人為善及感恩之心,並培育邊緣青少年成為具利他精神的種子青年,相關工作也曾與新竹向陽學園合作。胡麗華說,有位少年國中畢業後就中輟,在外晃蕩一年,邊青中心把他找到玉山高中念書,後來更參加武術大賽拓展視野,但當他回到原生家庭時,家庭沒有跟上改變,這位少年想靠自己生活,於是到酒店打工,甚至開始用藥,後來他主動向社工求助,總算又去了大學念書。胡麗華說,希望以後能夠整合助人資源網絡,有銜接各階段的長期服務來持續陪伴青少年,畢竟不是只要孩子復學就能解決問題,還得處理原生家庭問題與工作上碰到的問題,才可能讓青少年安心工作。
偏遠地區孩子的生活處境與資源需求,都市人難以想像的城鄉差距
▲台灣雲彩全人關懷協會陳淑媛社工師
台灣雲彩全人關懷協會陳淑媛社工師說,偏遠地區孩子面臨的困境、乃至發展出來的生活方式與思維,是都市人難以想像的,從斗六市政中心到海線(例如口湖鄉),幅員廣闊、車班少,有時一整區只有一家便利商店,孩子辦個事情或取得少許補助都要搭車到斗六,甚至先搭車到嘉義再到斗六,因此很多孩子都被迫無照騎車,而為了買機車就要從國中甚至國小就去打工賺錢,孩子就學到:「我只要靠自己打工賺錢,不用去念書也沒關係」,但這是城鄉差距的結構問題,捷運方便的台北人很難想像。陳淑媛說,對這些交通困難、有家歸不得或沒有家的孩子而言,關係的聯繫非常重要,當家庭失功能時會反對孩子念書,甚至沒有足夠的營養食物,或父母親有精神問題,導致孩子輾轉在外面流浪,這些情況卻不一定能進到政府單位的服務系統;協會追蹤訪視孩子的原生家庭,讓家庭功能提升,並在學生、輔導社工與家長之間形成聯絡網,讓孩子可以正常回家吃一餐飯、持續提升就學能耐,經過輔導和關懷,可以讓中輟生念到高中畢業,希望政府能不再忽略這些孩子,給他們機會翻轉生命。
社區服務據點轉型就業訓練實習餐廳,幫助青少年自力更生突破刻版印象
▲利伯他茲教育基金會王櫻芳社工師
位於台北的利伯他茲教育基金會王櫻芳社工師說,所服務的對象有受毒品危害的少年、進過觀護所的非行少年與社區內高風險家庭的少年,不只協助少年就學、就醫、租屋及個別輔導,也透過親子活動、親職講座與家庭諮商幫助少年的家庭提升功能,幫助少年回歸社會和社區。王櫻芳說,可惜的是,社區居民對於非行少年往往有刻版印象,將服務單位視為非行少年的聚會場所,使得社區中的輔導工作受到很多阻礙,因此利伯他茲基金會近年來將社區服務據點轉型為就業訓練據點,包括創辦「青少年人文咖啡小棧」與實習餐廳幫助青少年從職業中找到自信,進一步考慮創業或升學,例如有一位少觀所的少年很想提升職業能力,就以半工半讀的方式念到高職畢業,後來還升上科技大學,此外在實習餐廳的12位司法少年中,就有3位考上廚師證照、7位復學、2位考上大學,還有2位自行創業。